0%

Face Your Fears

如果有一个人厘清了自己为什么害怕交出自己,因而对生命与周遭的人敞开心灵,有勇气让个性自由发展主宰自己的生活,不再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接着,他接受了生命事物终将消逝的事实,活得有声有色又有意义:接受世界上以及生活中的规范与法律,知道既定事实毋须回避,但不因此而惧怕自由被剥夺——假如真有这样一个人,我们想当然要颁奖表扬他的成熟与完美。但如果这些目标我们都只能稍微靠近一点儿的话,正表示完美的人性与成熟是我们想象中的目标,他并非人类捏造出来的理想,而是我们把人安放到宇宙井然有序的系统之中。

目录

译序漫山遍开的鲜花
序言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

第1章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把自己藏起来:分裂人格诊断
距离
猜疑
避风港
恼人的渴慕:分裂人格的感情世界
爱与被爱
责任与情感
性与爱
奉献与猜忌
不加修饰的愤怒:分裂人格的侵略性
目的一:宣泄
目的二:争取
敏感的新生儿:分裂人格的成因
不被照顾
不被关爱
过多刺激
特定环境
他们恐惧什么:分裂人格的故事
行为怪异的音乐家
局外人
黑白两色:分裂人格的行为模式
淹没
自闭
敏感而脆弱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

第2章害怕做自己——忧郁人格
零距离:忧郁人格诊断
依赖感
制造亲密
利他主义
自怨自艾
比亲密还要亲密:忧郁人格的感情世界
像爱自己一样爱对方
“我爱你,这与你无关”
“假如你不爱我了,那我也不想活了”
温柔的迫害:忧郁人格的侵略性
折磨别人
惩罚自己
学会发脾气
宠爱或拒绝:忧郁人格的成因
善意或敌意的宠爱
冷酷的拒绝
人生观中了毒
他们恐惧什么:忧郁人格的故事
不敢说“不”
备受宠爱的独生子
渴望温情的同性恋
充满恐惧的童年
性无能的外交官
生命的客体:忧郁人格的行为模式
日常征候
常态与病态

第3章害怕改变——强迫人格
永远到底有多远:强迫人格之诊断
希望一切保持原状
强烈需要安全感
犹疑不决
用理智和冷静保护自己
自我压抑和克制
对自己的身体充满敌意
握在掌心里的情感:强迫人格的感情世界
两性关系中的权力欲
形式重于感情
像火车时刻表一样刻板的性生活
狡猾的愤怒:强迫人格的侵略性
表现一:强行克制
表现二:合理化的愤怒
表现三:权力欲
表现四:不受操控的身体
表现五:死寂沉默与碎嘴子
表现六:崩溃的俾斯麦
“你不可以”:强迫人格的成因
“我”的意志
“你应该”“你不可以”
苛刻的管教
强迫性的怀疑
他们恐惧什么:强迫人格的故事
不受诱惑的“模范男人”
牺牲自我的童年
权威式教育的阴影
患强迫症的女子
套路固定的生活棋局:强迫人格的行为模式
完美主义的病
常态与病态的界限
强迫人格的生活行为模式

第4章害怕既定的规律——歇斯底里人格
既定即不定:歇斯底里人格诊断
摆脱约束
向诱惑俯首称臣
当不负责任的小孩
活在当下
天生情种:歇斯底里人格的感情世界
调情高手
自恋
父母的坏榜样
到底谁错了
先下手为强:歇斯底里人格的侵略性
为虚荣心而战
耍手段
榜样的阴影:歇斯底里人格的成因
榜样的缺失
惯坏了的不肖之徒
父母角色错位
歇斯底里的起源
他们恐惧什么:歇斯底里人格的故事
剪断幼时的脐带
双面人
性别的迷惑
谎言筑成的城堡:歇斯底里人格的行为模式
否认过错
阴晴不定
天生的演员
冒险家
结语

从人格上挖掘形形色色的恐惧

——记《直面内心的恐惧》
文/张素闻

这是心理学家及心理分析专家弗里兹•李曼(1902-1979)最有名的一本著作,作者以地球的行星运转原理——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为模式,分类出四种人格: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由四种人格而深入四种恐惧的原型: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害怕做自己、害怕改变以及害怕既定的规律。作者对滋生恐惧的四种人格诊断得妙处横生,熟谙四种人格的感情世界、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深入患者自幼成长的环境因素,辅以案例,剖析他们的侵略性、成因、行为模式等。“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他人,有助于探索自身恐惧的来源,抚慰我们受伤的身心,并在四种恐惧之间取得健康的平衡点。”

分裂人格者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害怕失去自我,避免与人来往,或不能与人达成真正的亲密关系。“分裂人格者只属于自己,并且只信任自己,不管是真实的或纯属臆测的侵扰与干涉、外来者意欲跨越他孤立的藩篱,他都高度敏感,据此保住自己的凭依。这样的行为举止当然很难与人互相信赖,遑论发展亲密关系。义务责任之于他形同束缚,要付出的太多,特别是与伴侣之间,伴侣需要他只会使他不耐烦。对责任和义务的畏惧顷刻间膨胀,当这种畏惧变得无穷大的刹那,他甚至会在教堂里或法院结婚公证处转身逃跑。”难培养爱人的能力,容易不加修饰地愤怒,语言或者行为甚至会具有不近人情的攻击性,“他的怒火只是宣泄内心的分崩离析,不受牵制,事后也不会有任何不好意思。没有安全感的分裂人格者无法想象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不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性虐待、尖酸刻薄、极度冷漠、不可亲近、玩世不恭、翻脸比翻书还快,拒人于千里之外,等等攻击与阻抗行为,都是分裂人格者在怒气爆发时候的反应,更严重的是,他们一意孤行,认为自己的行为合情合理,并无不妥。弗里兹•李曼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追溯到个体婴幼儿时期的环境因素,婴幼儿时期不被照顾,不被关爱,或者过多刺激,缺乏安全感,都容易造成以后的人格分裂:费尽心思地独立生活,竭尽可能地自给自足,若即若离、矜持、遥不可及,甚至冷漠,好猜疑,喜欢“自转”,不能兴冲冲地“公转”。

和表面狷狂与玩世不恭的分裂人格相反,忧郁人格者不怕把自己交出去,但却害怕做自己。爱情、渴望爱、渴望被爱,是忧郁人格最重要的人生课题,百般依赖他人,害怕做自己,害怕被孤立、分离、被抛弃、不被保护和寂寞。忧郁人格的人始终在寻求安全和保护,没办法摆脱分离和损失所引起的恐惧,甚至会:“把别人都理想化,尤其是他喜欢和信任的人,不认为这些人有害,包容他们的缺点,即使有疑处也不疑……他们不太能认识到人性的阴暗面……他的信任滴水不漏,他的爱没有条件,必须把所有的怀疑和批评咽下去,别人根本不察觉……像鸵鸟一样,他把头埋藏于生命深渊的沙子里,虔诚地相信对方是个大好人。”忧郁人格的人容易象爱自己一样爱对方,因为他们不想孤独,甚至会将感情畸形地开到岔路上去:“我爱你,这与你无关”,或者,“假如你不爱我了,那我也不想活了” ,爱情被过度的关心和照顾包装着,“藏在背后的却是从害怕被遗弃衍生出来的权利欲”,因此,忧郁人格的侵略性,可说是一种温柔的陷阱,如果连温柔的侵略都无效的话,忧郁人格者就会将矛头对准自己,惩罚自己伤害自己。幼年时期,母亲极度的宠爱或冷酷的拒绝,都会在孩子心里种下忧郁的种子,使他们的人生观中毒,不敢说“不”,陷入为人着想的泥沼中不能自拔,不敢提要求,不抱希望,懒散被动,没有期待,容易相信宿命,无法快乐地“自转”。

强迫人格者追求向心力,害怕改变,非常执着,不能放手,难于出离。明明知道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他们还是强烈地渴望永恒和安全感。“他们依赖熟悉的东西,希望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应该象铁铸的,变成永远有效的原则和无可争议的规矩。他们害怕新鲜的事物和新奇的经验,风险、改变和消逝是他们最大的恐惧。”他们对自我的控制非常严格、十分谨慎、善于自我保护、有强大的权利欲、成就欲、责任感、容易形成强势者与强硬派、容易有洁癖、会刻意去维护秩序等等,“对安全感的需求排山倒海般强烈,是强迫人格者的根本问题”。于是,“每一种习惯、教条以及狂热主义,背后都潜藏着害怕变革,害怕消失”,强迫人格者最不能忍受的是别人夺走他的权利,击垮他的意志,不听命于他。“除非经他本人同意,否则拒绝让某些事情发生”。他们的态度除了强硬,也许是犹豫不决的,他们善于自我压抑和克制,习惯于用理智和冷静保护自己,程度深则会变成无可救药的僵化,甚至形成阴森恐怖的性格。强迫人格者在情感关系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冷静与清醒:“在付出感情时十分铿吝,不轻易流露感情,也不太愿意体谅伴侣”。强迫人格者喜欢伴侣按照自己捏造的模型来生活,对方不肯的话,关系就无法维持。“遇到紧急关头或需要沟通讨论的时候,强迫人格者往往很不理智;即使他知道自己站不住脚,却还是不肯让步”。因为太善于强行克制,强迫人格者容易对性有强烈的羞耻感和罪恶感。他们的侵略性常常表现为狡猾的愤怒,诡计多端又懦弱,他们处理进退维谷窘境的另一种方式是:“把愤怒合理化,不仅允许自己畅所欲言,还赋予它价值”。也有比较温和的“合理化”愤怒,那就是:吹毛求疵。权利欲也是他们愤怒的表现。行为上常以死寂沉默或碎嘴子来释放他们的强迫特征,结果是:“心中的压力日积月累,一旦崩溃,他的行为会变得横行无忌,火暴无比,想要摧毁一切”。追究起强迫人格的成因,弗里兹•李曼将之归为幼年时期受到权威式的苛刻教育,从小就熟知规矩,不断地按照他人的意志去行事为人,不知不觉有了完美主义的病,很难与人尽释前嫌,很难宽恕他人。强迫有常态和病态的界限,弗里兹•李曼甚至对强迫人格者乐于从事的职业都广有研究。

歇斯底里人格者追求离心力,讨厌传统、束缚和既定的规律,随时臣服于外在的引诱和内心的呼喊,责任、义务和前后一致是他们最大的恐惧。他们好奇心强烈,爱冲动,追求刺激、没有原则,不理性,没有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喜欢冒险,通常是热情洋溢的调情高手,任性、口不择言、不想后果,不负责任,易怒,脆弱,喜欢“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喜欢伦理道德逻辑等等,若是山穷水尽找不到出路,就习惯于向外逃逸,无法理智地考虑自身的情况。歇斯底里人格者通常比较自恋,“爱情不过是一场游戏,而他非赢不可……他对爱情的期望过于庞大”。 弗里兹•李曼发现歇斯底里者通常不愿意长大,他们普遍在幼年的时候缺失好的榜样,父母貌合神离问题重重,或是自小就太依赖父母,习惯被宠爱,不能良好地认知自己与外在世界,部分歇斯底里者自小对父母有深层的仇恨心理。他们的行为模式通常是:否认过错、阴晴不定,是天生的演员和冒险家。“与强迫人格不同,歇斯底里的人的侵略性灵活、随性,显得并不十分在意,常常不假思索就出手,因此时间不会太长久,也不会过于耿耿于怀。”先下手为强,是歇斯底里者的防御工程,他们喜欢为虚荣心而战,爱耍种种手段。

该书畅销了半个世纪,再版35次,杨梦茹的翻译充满了文学性,气脉贯通,生动异常,开卷读来,朗朗上口,结束语更显见地:“这四种恐惧的基本形态,亦即四种基本动力或挑战,适用于每一个人……我们可以根据这四种类型调整自己……今日有越来越多的夫妻或情侣稍感失望就拆伙,其实应该好好利用失望的时机多了解对方,自己也继续成长成熟。”从人格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去看,这话已经在呼吁大家观照自己的人格,健全或是调校自己的人格,直面内心的恐惧,修正过往的错误行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看,无疑提供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宽容与自我塑造。

所谓的性格心理学

先上一段笔记:

在如何与自己和他人相处的维度上——

1
2
3
4
5
6
分裂人格:害怕把自己交出去
reason1:缺少被照顾和宠爱的体验,需求得不到满足,且敏感
reason2:很少与人交往
结果1:不喜欢外求他人,而更相信自己
结果2:自我、立即、冷静,害怕与人亲近
solution:深入了解他,淡淡的爱他,给他不离不弃的安全感和自由度。
1
2
3
4
5
6
7
忧郁人格:害怕做自己
reason1:被宠爱(溺爱),被拒绝
reason2:害怕失去亲密感
结果1:产生依赖心和自卑感
结果2:害怕被遗弃产生的权力欲
结果3:以负罪感侵略他人,以理想化开脱自己
solution:择善固执,勇于发泄胆怯和怒气,强化独立人格。给他永不分离的承诺。

在如何与世界社会规则相处的维度上

1
2
3
4
5
6
7
强迫人格:害怕改变(wp那款)
reason1:甚高的自我或外界标准,对自己严格,并压抑和克制欲望
reason2:怕被人取笑(强迫教育)
结果1:认为世事长久不变,完美主义
结果2:强大的权力欲望,需要别人的臣服
结果3:因希望表现优雅而产生的犹豫不决
solution:给他不会改变的安全感,和臣服
1
2
3
4
5
6
歇斯底里:(我啊我)
reason1:现实和理想(或期望)造成的角色扮演落差
reason2:需要瞩目和肯定
结果1:不按常理出牌,虚荣
结果2:习惯性逃避,谎言
solution:客观认清自己的能力,遵守义务和规则,谨记“保持一致”。

—自我斗争其乐无穷的分割线—–

其实是本论文,拉来了某神呼的概念(公转自转),阐述了一家之言的分析方法。所以拿来生拉硬套地分析自己并无太大意义,更多是enjoy他的分析方法和逻辑就行(但事实上这个逻辑理的并不好,有的同一人格表现前后矛盾,有的不同人格表现如出一辙,也不带注释的),变成了一场自我辨析。

而且还不太有solution。。。

如果这样也是性格心理学的话,那么星座理论是不是也是12型人格了,9大行星是不是可看作9型人格了?

总有一些人性是公理性质的,譬如:
1,保留自己(独立思考)
2,与别人交往(亲密感)
3,好奇心
4,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永恒的向往
5,权力欲(控制,独占)
6,自由
7,受肯定受尊重
8,自我保护机制(选择性屏蔽)
etcetc(再下去变马斯洛了)

如果非要再总结一下,那就是安全感。在这些公理之上,每个人的独特矩阵位置成为了其个性。

而我们试图去了解的,终极来看只是另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是怎么想的–b(某种意义上看十分无聊和神婆)。而也由于对方这个群体的数量太过庞大,无法穷尽,所以用了简单化的归类法,寻找共性的一面。

就像某段典型的算命瞎子的描述——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像矛盾的综合体(交往,生活规律,性格),独立思考自省的,被人喜欢的,这些词,怎么看,都不会过时。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